GW-ICC 2023 中国生物可降解支架的进展

发布时间:2023-09-05 15:17

11.jpeg

在全球生物可降解支架(BRS)进入寒冬的时候,我国BRS相关临床研究却风景独好。近年来,我国在BRS研发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当前国内已获CFDA批准上市的BRS包括NeoVas生物可降解支架(2019年)以及Xin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2020年),而Firesorb和Iron生物可降解支架则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在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召开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轶喆教授结合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就我国生物可降解支架当前的临床研究进展发表了精彩演讲。

22.webp.jpg

Xinsorb支架

Xinsorb支架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生物可降解支架,由高分子聚乳酸类材料构建雷帕霉素药物释放平台,支架厚度为160 μm,载药量8 μg/mm,体外测试显示80%的药物在30天内洗脱,植入人体2~5年内可完全降解。

33.webp.jpg

Xinsorb支架

Xinsorb First-in-man(FIM)试验由葛均波院士牵头,共纳入30例患者,于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例)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内(11例)两家中心开展。术后6个月的造影显示,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LLL)仅为0.18±0.21 mm,与传统金属药物支架类似,结果表现出色。5年临床随访结果进一步显示,TLF发生率为13.3%,MACE发生率为16.7%。在5年期间,仅有1例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无全因死亡的报道,OCT检查示支架已几乎完全降解。更为重要的是,在植入支架后的2年至5年内,无新发不良事件及靶病变失败的报道。值得注意的是,Xinsorb FIM研究开展时并未使用“PSP”优化植入技术,尽管如此,最终结果依然颇为优秀。

44.webp.jpg

Xinsorb FIM试验——术后6个月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
55.webp.jpg

Xinsorb FIM试验——5年随访TLF、MACE、支架内血栓、全因死亡

Xinsorb RCT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设计的非劣效性临床试验,共纳入395例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Xinsorb BRS组(200例,210处病变)和TIVOLI SES组(195例,216处病变)。所有患者在术后1、3、6、9和12个月以及2、3、4、5年接受临床随访,在术后12个月接受造影随访。术后12个月的造影随访显示,Xinsorb、TIVOLI两组支架节段内LLL分别为0.19±0.32 mm、0.31±0.41 mm,达到了非劣效结果(95%CI -0.19,-0.04;P非劣效性<0.0001)。Xinsorb组和TIVOLI组分别有93%、92%患者完成5年临床随访,结果显示Xinsorb组在TLF、患者相关不良事件(PoCE)、支架内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与TIVOLI组相比,并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Xinsorb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仅为1%,且术后2年至5年内无新发支架内血栓发生。综上所述,Xinsorb支架的表现优于当时大多数DES,再次证实了国产BRS支架的可靠性。

66.webp.jpg

Xinsorb RCT试验——术后12个月两组支架节段内LLL

改完整体LOGO 适用于公众号.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