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首例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术

发布时间:2022-09-16 10:38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在唐蓉主任指导下,高磊教授手术团队成功为一名冠心病患者实施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术,此次手术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参与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三期临床以来,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上市之后首例,正式开启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应用可吸收支架治疗血管狭窄的新征程。

患者,51岁,男性,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纹痛。冠状动脉造影:左前降支中段远端80%狭窄。对于该类患者,通过介入治疗(PCI)方式早期干预相关血管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减少死亡率、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在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患者家属提到,他们了解得知临床有一种新型的可吸收支架,置入体内后能支架完全被降解和吸收,患者及家属希望能用这种新型的支架进行手术治疗。由于生物可吸收支架有着严格的适应症,因此经过严格筛选评估,最终对患者进行了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置入术。

支架植入术前经过充分预扩张,按照规范的可吸收支架操作流程,快速送入可吸收支架到靶血管病变部位,精准定位后14个大气压释放,生物可吸收支架后扩球囊选择不超过支架直径0.25mm的非顺应球囊扩张。充分球囊后扩张,以保证支架贴壁良好,血流速度加快,造影完美,手术顺利结束。
gaowan_副本.png

(可吸收支架植入手术中)及(手术造影图)

      据唐蓉主任介绍,冠脉支架置入术历史悠久,对冠脉重度狭窄患者效果确切。但是传统支架一般都是金属支架,置入后需长期服药,并且支架要一直保留在体内。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生物可吸收支架,这是一项令人鼓舞的新技术,已初步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乐观的应用前景,其独具的可被完全降解吸收的特点,它不仅能对狭窄的血管进行有效的物理支撑,又能释放出药物防止血管再狭窄,更主要的是支架本身还能逐渐被人体组织吸收、降解,恢复靶血管的生物性,达到冠脉介入治疗真正的“微创、无痕”的预期效果。另外,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置入避免了金属置入物永久存留体内的问题,对于年轻患者来说远期获益更大。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术者应严格把握适应症的选择,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PSP(充分预处理-选择合适的支架尺寸-充分的后扩张)操作规程。222_副本.png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是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厦门市首批重点学科。近3年分别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中国房颤中心认证、中国心衰中心认证和中国高血压中心认证,同时获批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厦门分中心,厦门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也是全国首批心血管护理技术培训基地。在心血管病症的预防、诊疗和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现已成为闽西南地区综合性医院中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心血管病防治中心。

1663296570655057.png

已输入541个字符, 您还可以输入9459个字符。



3.png